【泉州史迹研究】民间信仰宫庙——富美宫

【泉州史迹研究】民间信仰宫庙——富美宫

值得注意的是,泉州民间有句俗语为“王爷不入永春”。这是因为泉州的王爷庙多在沿海地区,祭祀王爷时要举行送王爷船仪式,祈请王爷神把瘟神押送出境,但这些王爷神如果去山区永春等地,那里是没有什么庙宇可供奉的。这并不是说永春等山区没有流行疫病,恰恰相反,能导致疫病的瘴疠在森林覆盖的山区最为厉害:“邑(德化)介丛山,地高而寒,岩间阳曦罕照,岚气郁深,晨起山村尽失。每值阴雨,霾雾霏霏,迷离竟日。春夏之交,梅雨连旬。盛暑时,西北诸里有被不撤絮者。八九月间,人婴瘴疟,十室九卧,鲜知医药。”故永春“崇祀敬鬼,疾病不服药,惟事祈祷”。为何古时永春人患病“崇祀敬鬼”,而不崇拜王爷神,目前尚找不到让人满意的答案。

总之,我们对“富美宫为瘟神庙”的说法不敢苟同,富美宫中所供奉诸神当以正神为是。

向神借钱习俗的商业文化意蕴

据泉州富美宫董事会和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合编《泉郡富美宫志》记载,富美宫至今保留着一些别具特色的祭祀习俗,如借钱。在萧太傅神诞(农历五月十七日)前后,包括惠安、晋江等地在内的善信,纷纷到神前祷告,祈求神明庇佑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财源广进,并向萧王爷借钱,卜龟若允准,则借几分或几角钱,取回放置家中神像前,认为必有吉利。来年,以各自心愿,按时到宫还钱。这种借钱习俗,在国内民间信仰中实属罕见,如能加以认真的探讨,必有助于我们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信仰走向问题的思考。

富美宫位于曾是泉州海内外水运交通重要枢纽之一的富美渡头,这里历史上的商业文化积淀相当深厚。从北宋后期开始,泉州港便逐渐崛起于我国的东南海隅,至元代,泉州港已发展成为驰名世界的贸易大港,使当时亲眼见到的外国人赞叹不已。是时,“一城要地,莫盛于南关,四海舶商,诸蕃琛贡,皆于是乎集”。泉州民谚中的”金浯江,银聚宝”一语,也从地名学的角度反映了宋元泉州城南中外贸易的繁荣。富美宫所在的富美渡头,位于浯江之滨,与聚宝相邻,此地其时商业文化氛围之浓厚,可想而知。

富美宫兴建于明代正德年间,这时泉州港的海外贸易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由于元末泉州地区发生了破坏性的连年战乱,明初政府又实行禁海政策,加之倭患严重等原因,泉州港官办的海外贸易走向衰落,而富有外贸传统的泉州海商,则采取“走私”的形式继续从事海外贸易,并发展为明代泉州海外贸易的主流。明正德年间,西方殖民者的东来,更助长了走私风潮,而富美宫恰恰兴建于此时,其兴建的缘起,因有关资料的缺乏,难以得知,但根据富美宫所处的特殊位置,我们认为,作为富美宫的萧太傳信仰,其产生当与该地商业文化的历史背景不无关系,正如人们对海神妈祖的信仰,最初都产生于与人们从事水上活动有关的沿海和沿江地区一样,正德年间在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的泉州城南富美渡头兴建起一座奉祀萧太傅的庙宇,应该说这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样《重修鳌旋富美境武圣殿萧王府行宫捐交姓氏目录》碑记所披露的一些史实,如清代富美境武圣殿萧王府行宫与渡头的商舶、商家、商行、商郊、桔帮以及政府的海关、税行、军官等,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该“行宫”的董事和管理人员也直接参加商业经济活动,就不难解释了。这是我们在探讨富美宫向神借钱习俗的商业文化意蕴时,首先必须考虑到的。另外,明代泉州思想界引人注目的重商主义倾向,也有助于我们的思考。明中叶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空前发达,与此相呼应,思想界也出现了大量的反传统思潮,一些思想家纷纷强调“商”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思想界的这种重商主义倾向,在当时不少泉州籍士大夫的言论中表现得相当突出,如李贽在其《焚书》中对商人资本深表同情,为他们鸣不平;何乔远在其《闽书》中则反对朝廷的海禁政策;李光缙在其《景璧集》中甚至主张儒者为贾,与李贽一样,也持赞成妇女经商的观点;清道光《晋江县志》还为一些义利并举的商人立传。明清时期泉州思想界的重商主义呼声,为该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该地区民间信仰活动中的商业文化内涵,本文所论述的富美宫向神借钱习俗,即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我们在指出富美宫向神借钱习俗的商业文化意蕴时,并不回避作为历史人物的萧望之在义利观上的“重义轻利”主张。义利之辨涉及的是精神性的政治、道德原则和物质性的财货要求的关系问题。自孔子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论断以来,义利之辨在中国思想史上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儒家的义利观即成为封建统治者制定诸如突出纲常名教,弃“奇技淫巧”,崇本抑末,闭关锁国等一系列封建专制主义政治措施原则的理论依据。身为儒宗的萧望之,其奉行的自然也是儒家的义利观,这对于人们追求可满足自身物质欲求的财货之利来说,是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可言的。但是,他所主张的藏富于民的功利观,却为信仰者所接受,并由地方绅土加以发扬光大。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富美宫前石柱上的对联,其上联即曰:“富国在藏民论规张敞。”实用性和功利性是民间信仰的显著特点,尽管富美宫所奉祀的萧王爷是历史人物萧望之,且《汉书》有传,但对广大信仰者来说,他们所崇拜的是神。由于信仰者中没有文化或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居多,所以他们对萧太傅的生平事迹或许是多少知道一些,但对其思想大都是毫无所知。所以,萧望之的“义利观”,并不会妨碍我们对富美宫向神借钱习欲的商业文化意蕴的评价。

在当代,宗教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宗教学家的重视,“宗教经济学”已被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加以研究。在我国,经济体制由于改革开放而发生了根本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宗教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受人们经济关系制约的,并随着经济关系的变革而演变。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宗教也势必发生相应的变化。宗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走向问题,已日益引起我国宗教理论工作者的注目。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民间信仰,虽不隶属于何种宗教组织,但同样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就富美宫的萧王爷信仰而言,自明代正德年间以来,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香火十分兴盛,“后富美阿爷公”名闻遐迩,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该宫雄厚的经济实力是重要因素之一,如送王爷船,这是富美宫萧王爷信仰传播到台湾乃至远及东南亚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它地方制作的王爷船,一般是以竹片扎成骨架,贴上色纸,祭祀后即焚化。有的虽也用木料制作,但因体型小,一遇风浪即覆没。而富美官所造的王船类似官船,威严大方,装饰华丽,能承载二、三百担重量,可漂航至台湾,甚至东南亚沿海一带。由此可见富美宫经济实力之雄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经济活动及其价值观念也渗透于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如惠安萧厝也有向萧阿爷借钱的习俗,但以前仅象征性地借数枚铜钱,而现在向萧阿爷借钱,金额多的竟达千元以上,以作经营的本钱,一年之内以数倍奉还。

通过对富美宫向神借钱习俗商业文化意蕴的探讨,我们赞同目前学术界的这样一种看法:“宗教有着内在的适应机制,它能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发展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宗教的主要走向是世俗化,具体表现在世俗的商品经济活动和价值观念被引入宗教之中,宗教将重视社会道德功能和人际感情的投入且与经济同步发展”。对于民间信仰来说,也是如此。

— END—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创意作品

海信集團
365英国官网

海信集團

📅 07-04 👁️ 8062
钱咖怎么做任务 钱咖玩法教程
365英国官网

钱咖怎么做任务 钱咖玩法教程

📅 07-04 👁️ 8079
【2022卡塔尔世界杯战报】英格兰法国晋级 1/4决赛上演英法大战